摘要:我参加了这次会议,也深感震惊和问题的严重性。 ...
这是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
从经济层面来讲,改革开放是把所有的资源都更有效率地用起来。例如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还有日本对国债的运作都是政府的集体行动。
来源:FT中文网) 进入专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 。他们旁听了案件细节之后,做出裁决,这个人有罪还是没罪,判决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供给少了价格当然继续往上涨,因为有钱的人继续在大城市买房子,没钱的人他也要到大城市去工作,还是要买或租房子。但在内地,土地产权纠纷往往需要惊动党和政府的最高层才能搞定,应为土地的产权基础设施严重缺失。只要干净、交通方便即可
真正的乐观主义者认为,习李领导班子甚至可能会将一些大型国企私有化,比如说国家电网(National Grid)。然而,几乎所有人都承认,国企具有强大的游说力量,因而很难控制。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先是允许个体经济存在,继而允许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存在。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上,对各种所有制经济进行平等的服务和监督,不偏袒任何一种所有制,各行业对各种所有制均等开放,废除一切形式的行政干预,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公有制经济不一定有助于共同富裕,甚至还有可能拉大贫富差距。总结全世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经验有两条:一条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人说公有制(国有制)经济能保障工人的主人翁地位。
才能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样的增长方式是不可能持久的,到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大幅下降,过去强劲的盈利能力似乎进入了一个拐点。
到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个是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个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要改变基本经济制度,必须解放思想,首先要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其次要认识到改革开放中涌现了许多新的公有制形式,最后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关系,更不是意识形态决定生产关系。
……总之,一句话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有整个改革开放。关 键 词:基本经济制度。还有,具有股份合作制性质的公司,如华为公司,有持股的员工6 万多人,它本来是由集体企业——合作社发展而来,在发展中真正体现了像马克思所讲的劳动者的联合体占有生产资料,激发了企业职工的劳动热情,大大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利国利民,这样的公司可否考虑也属于公有制的范畴。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又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写入宪法,标志着这一制度从党的方针到国家政策的全面确立。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均重申了这一制度并增加了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国有经济就整体而言效率低下。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在总结改革开放前20年的实践经验时说:民营经济所占份额愈大的地方,GDP增长愈快,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可见,非公有制企业对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有突出贡献。
一般工人都是抱着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态度工作,和在其它所有制企业工作没有质的区别,我们的政治教科书将国有资产改称为国有资本不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吗?讲这话的人一般没当过国企工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杨启先教授回顾国企改革的历史说:国有企业在80年代每年亏损几十个亿,90年代每年亏损几百个亿。……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长此下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所以,改革国有经济体制势在必行。从功能、结果、作用、意义的角度衡量我们工作的是非得失。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永无止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能把他们从隶属于基本社会制度的窠臼里解脱出来,其意义绝不亚于党的十四大。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条件下,不管你是公务员还是销售员,不管你是工艺师还是农艺师,付出同质同量的劳动,所取得的工资趋向于一致,就像价格围绕价值波动那样,经常不一致,但趋向一致。
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可以用调查数据向社会说明,事实胜于雄辩,一旦用事实说话,一些教条主义者、本位主义者、形式主义者都缄默无语了。李克强总理讲过,要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
这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会使我国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对于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所讲的国有经济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等,有必要用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行重新审视:国有经济具有绝对控制力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应坚持绝对控制力。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倘若三个平等全部落实到位,国有经济是不可能竞争过民营经济的,其主体地位必然会丧失。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后集全国之力,下岗、贴息、融资、注销银行债务等,国家共投入大约3.4万亿元,才勉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对三个有利于标准可以进行量化分析,如科技创新能力、ROP指标、TEP指标、清廉指数、环保指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指数等等。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主张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不管是哪种所有制,只有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为自己找到存在的依据。二是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了。
所以,不用担心会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而是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理论上完全讲得通。何况国有资产,名誉上全民所有,实际上全民都感觉不到所有,就像郊外的野兔,谁能逮住就是谁的。
目前,发展形势已经到了这么一个地步,如果不解放思想,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不可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证明,国有经济既无助于共同富裕,也不能保障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进入专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 。国有企业脱困之后怎么样呢?从表面上看很辉煌,每年都报道有很多的利润,据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计算,从2001年至2008年,国有企业扣除必要的成本累计亏损1.4万亿元,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计算,2001年至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的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6.2%。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公有制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这一原理揭示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是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关系,更不是意识形态决定生产关系的道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此次会议对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主义本质而言,不管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手段,目的是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
管理学上有一个定理: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第二步,为了减少改革阻力和保持稳定,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推进改革的动力。